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完成2012级本科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
2015年10月8-18日,在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苏文华教授、张志明副教授、耿宇鹏副教授和朱章明4位老师及多名研究生的带领和协助下,生态学本科专业2012级32名同学及2013级1名同学顺利完成了在西双版纳州的野外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的主要地点在云南大学的生态学野外实习基地——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理所补蚌站管理区的大样地进行了3天的考察学习。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以纳板河流域为主,地跨景洪市嘎洒镇和勐海县勐宋乡、勐往乡,距景洪市公路约25km。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自然条件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年降雨量1100——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22℃,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纳板河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为中低山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类型,具有西双版纳所分布的8种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引自保护区官网http://www.nbhbhq.cn/)
在前往保护区的途中,张志明老师给大家讲解了沿途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植被概况以及沿途常见的一些植物。到达纳板河保护区所在的曼点村后,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村长的协助下,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均顺利安排在十多户村民家住下,体验傣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保护区和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几位老师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保护区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以及学术研究,同时还就本次实习以及以后研究工作中常用的仪器和实验方法等进行了讲授。此次野外实习分为不同的研究性课题小组,同学们在实习前根据所选的研究课题做了相应的的实施方案和准备工作,分别在保护区范围内开展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水环境、地衣、鸟类及昆虫多样性和景观生态等调查研究。实习期间,同学们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开展调查和实验。白天在野外收集样品和进行样方调查及走访村民,晚上各小组在保护区宣传教育中心或村民家中进行样品处理、数据收集整理、物种鉴定和查阅资料等工作,同时对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修正。虽然保护区内连续多天阴雨绵绵,但许多同学仍然打着雨伞、披着雨衣进行调查工作。通过几天的调查,同学们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生态学工作——辛苦而充实。
实习期间,同学们还前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蚌站管理区的大样地进行了学习,领略了植物园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参观了补蚌大样地及附近的森林塔吊观测系统。在补蚌20公顷的监测样地中,同学们再次感受了西双版纳的多种植被类型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大样地的学习中,老师们引导大家认识不同的植被类型,观察西双版纳典型的热带季雨林中的群落结构,识别建群种及每个层级的优势种(如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毛猴欢喜Sloanea tomentosa、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和蚁花Mezzettiopsis creaghii等)。在林中穿梭时,同学们见到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一些生态学概念和现象(如板状根、老茎生花和绞杀现象等)并且思考群落中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野外进行比较和验证。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习使他们掌握了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常用方法,获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能够将各学科的知识都融合进来,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更深刻地认识了生态学工作及生态保护的意义!
最后,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各位老师和工作人员对本次实习活动的大力支持!